中兴事件引起的中国民众愤怒, 甚至大于对贸易战的愤慨。它强烈地激发了中国人的危机感和自尊心。
       一家全球排名第四的通讯设备商, 美国人太容易卡脖子了。无论你应该如何理性, 如何诚实, 如何诚实, 说出大实话, 中兴事件就是一块试金石。中国人还是先言为主, 当然也有民族情结, 但如果只从这方面思考问题, 无疑是不可能准确把握事情的确切方向的。如果只靠民族情结才能取胜, 那我们只需要闭门讲民族情结。很多人对中兴制裁事件发表评论, 认为这是好事。可以让中国意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, 中国可以集中精力突破芯片问题。下一个时期将是中国芯片产业的丰收年。如果集中精力能够有所突破, 那么中国的芯片产业已经突破了很多年。不幸的是, 筹码和足球一样, 是集体活动, 投资可能不会立竿见影。中国在多方面取得突破, 实现了全球化。首先, 中国市场巨大, 规模可以降低成本。另一方面, 由于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, 可以以产品的形式出售。产业转移有一定的规则。先从容易的开始, 然后慢慢转移技术含量高的。
       人们常说, 中国没有核心技术, 很多品牌只是组装厂。这自然有道理, 但并不全面, 也不能因为没有核心技术就说产品不好, 即使是组装, 但也不是没有技术含量。太多的国家连组装都做不好, 何况还远远不止组装。许多中国企业在组装过程中逐渐创新和发展了自己的技术。说中国公司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是有失偏颇的。不同环节的评价标准肯定是不一样的。中国人在种子方面不如外国人,

但他们更擅长做面包。他们可能会利用这些外国人的种子赚得比外国人多得多, 甚至出口给外国人。有人可能会说, 不是老外不会做面包, 而是利润太低, 做不了面包。当然, 这是可能的。国际分工取决于机会成本。这也是中国能够获得产业转移的原因。这些国家在很多行业都做不了多少, 会因为遇到更强的对手而转移。中国可以在产业转移中取胜, 这证明了自己的优势。这个优势巩固之后, 自然会赚大钱。掌握核心技术能否获得超额利润?据说有核心技术的公司很多, ROE不高, 被定义为低端的行业也能拿到很多ROE, 比如巴菲特喜欢投资消费行业, 还有运输。好像没有核心技术。最近, 人们常说, 仅中国每年的芯片进口就超过2000亿美元, 比石油进口还多。看来, 中国损失惨重。这一点需要仔细分析。进口量一部分供国内使用, 一部分出口到国外。中国进口这么多的原因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作为电子产品大国, 中国电子产品远销世界各地。
       芯片相当于中国出口的电子产品的面粉。中国制造面包并出售。关于脖子卡住, 听起来有道理。假设中国生产所有产品, 拥有整个产业链, 那么一旦发生贸易战, 所有的损失都将在国内。假设中国使用其他国家的原材料, 一旦发生贸易战, 原材料所在国也将遭受损失, 相关利益也会受到影响。人民币越多, 双方在贸易战中的考虑就越谨慎。什么样的脖子被卡住了?当然,

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需要发展高端芯片, 但这也是产业规律。当前部分已完成。应该理解, 它必须参与国际分工。如果中国不使用别人的芯片,

那么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就有可能赢得国际分工, 取代中国的地位。即使中国研发出高端芯片, 也不可能万事俱备。美国拥有全球技术实力, 但在其他国家也有很多。
       例如, 软银以320亿美元收购的ARM是一家英国公司, 高通正在以440亿美元收购芯片公司NXP, 后者是一家荷兰公司。国人敬佩华为开发海思芯片, 认为企业家有远见。事实上, 海思芯片也是国际化的产物。首先, 他们获得了ARM的授权, 而华为没有能力生产它们。是设计, 当然设计也是关键, 但如果没有两者的合作, 海思是不可能走出来的。中国不能被关起来在研发中, 技术与标准密切相关。如果标准与其他国家不同, 那就是自我隔离。科技行业日新月异。没有一个国家的技术和经济可以与其他国家分开并发展得很好。